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人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食品加工、餐飲行業快速發展,餐廚垃圾產量快速增加,如果大量未經處理的餐廚垃圾通過各種途徑流入社會,將嚴重影響水環境和城市市容環境,嚴重危害食品安全,危害社會與人們健康安全,造成人體安全重大隱患。
1.餐廚垃圾定義
餐廚垃圾,俗稱泔腳,是居民在生活消費過程中形成的生活廢物,極易腐爛變質,散發惡臭,傳播細菌和病毒。餐廚垃圾主要成分包括米和面粉類食物殘余、蔬菜、動植物油、肉骨等,從化學組成上,有淀粉、纖維素、蛋白質、脂類和無機鹽。
2.來源及特點
餐廚垃圾是食物垃圾中最主要的一種,包括家庭、學校、食堂及餐飲行業等產生的食物加工下腳料和食用殘余。其成分復雜,主要是油、水、果皮、蔬菜、米面、魚、肉、骨頭以及廢餐具、塑料、紙巾等多種物質的混合物。我國餐廚垃圾數量十分巨大,并呈快速上升趨勢。
餐廚垃圾具有顯著的危害和資源的二重性,其特點可歸納為:
(1)含水率高、可達80% - 95%。
(2)鹽分含量高、部分地區含辣椒、醋酸高。
(3)有機物含量高、蛋白質、纖維素、淀粉、脂肪等。
(4)富含氮、磷、鉀、鈣及各種微量元素。
(5)存在有病原菌、病原微生物。
(6)易腐爛、變質、發臭、滋生蚊。
(1)污染環境、影響市容
因餐廚垃圾含有較高的有機質和水分,容易受到微生物的作用,而發生腐爛變質現象;且廢棄放置時間越久,腐敗變質現象就越發嚴重。特別是到了夏季,溫度較高,腐爛變質也越快,這時候容易產生大量的滲濾水以及惡臭氣體,滋生蚊蟲,對環境衛生造成惡劣影響
餐廚垃圾中堆放時產生的下滲液進入到污水處理系統,會造成有機物含量的增加,從而加重污水處理廠的負擔,增加運行成本。
(2)危害人體健康,傳播疾病
餐廚垃圾的露天存放會招致蚊蠅鼠蟲的大量繁殖,其是疾病流傳的主要媒介。餐廚垃圾中的肉類蛋白以及動物性的脂肪類物質,主要來自于提供肉類食品的那些牲畜家禽,牲畜在直接吃食未經有效處理的餐廚垃圾后(俗稱“泔水”),也十分容易發生“同類相食”的同源性污染,并造成人畜之間疫病的交叉傳染,危害人體健康,并可能促進某些致命疾病的傳播。
4.常見集中處理餐廚垃圾方案的劣勢
(1)衛生填埋
衛生填埋的投資和運行費用相對較低,但填埋場占地相當大,大量有機物和電池等物質的填埋,使衛生填埋場滲濾液防滲透、收集處理系統負荷和技術難度大,投資高,填埋操作復雜,管理困難,處理后污水也難以達標排放。
(2)厭氧發酵
工藝發酵過程中受影響因素多:如溫度條件,PH值,攪拌與混合程度,廢水營養比,有毒物質等因素的影響。厭氧發酵工藝的瓶頸是沼渣沼液的處理問題。無法殺滅大腸桿菌,無論國內外目前都無法解決厭氧發酵無法殺滅大腸桿菌的問題。要想殺滅大腸桿菌需要進行好氧發酵,工藝一般要求高溫發酵天數在7~12天,才可以保障大腸桿菌含量符合國家標準。這樣一來就延長了工藝生產線,提高了成本。投資成本大,工藝流程長,產出低。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
(3)集中焚燒
焚燒法對餐廚垃圾的熱值有一定要求,一般用于處理有相當熱值的可燃性垃圾,如木材、紙張等,餐廚垃圾含水率較高,不適宜直接焚燒,因為水分含量高會增加焚燒燃料的消耗,增加處理成本;且高含水率會導致焚燒爐內燃燒不完全,促進二噁英的生成污染環境。
(4)好氧堆肥
投資成本高,單臺設備的處理能力有限,氧傳遞度限制了好氧處理效率,處理過程中容易產生惡臭影響周邊環境,造成土壤鹽堿化。
5.餐廚垃圾生物降解系統:
餐廚垃圾生物降解系統通過微生物將餐廚垃圾中有機物降解為水蒸氣、二氧化碳等無害氣體,降解率達到 99%,處理過程中處理速度快,真正實現就近就地處理、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這些優勢遠高于其他處理技術。推廣應用后可以大大的方便人們的生活,提高城市的形象,更是大大減少疾病的傳播,保護環境。
Copyright©2016-2017 江蘇歐爾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話:0086-512-68298888 傳真:0086-512-68296666 地址:蘇州市姑蘇區帶城橋路99號南枝樓1F